發布日期:2020-08-13
泌尿系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之一。近年來,由于人體大量攝入生活中的水、精制糖類、動物蛋白,使尿中鈣和鹽的過飽和增加,導致泌尿系結石患者明顯增加[1],全球發病率在5%~10%[2],5和10年復發率分別高達50%和80%~90%[3]。泌尿系結石主要包括腎結石、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及尿路結石等。而尿路結石主要由鹽類或酸組成,其中大部分為結晶性物質,如草酸鹽、磷酸鹽、尿酸鹽、胱氨酸等。尿結晶是尿液中常見的有形成分,屬顆粒范疇,是尿常規檢查的內容之一,在顯微鏡下觀察形態種類復雜多樣,而尿路結石患者的尿液中會出現不同種類的尿結晶,因此,尿結晶對于尿路結石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尿結晶形成的因素
(1)尿液中溶解質的濃度變化。
(2)溶質的飽和度及尿液pH、溫度及膠體濃度[4]變化。
(3)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向腎小管流動的濾過液發生變化。
不同pH值會形成不同的尿結晶[5]。不同成分尿結晶產生的pH值環境也不同[6]。金屬鹽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高、在堿性溶液中不溶解的理化性質一致,提示尿液pH升高是誘發尿液結晶的關鍵因素[7]。其次溫度對于尿結晶形成也有重要意義,如尿液存放在4℃環境中,可以形成大量無定形尿酸鹽或磷酸鹽結晶。因此,將尿液在與體溫相似環境中盡快檢測對結晶尿檢查很重要,尤其對研究結石成因更為重要。
表1 不同成分尿結晶產生的pH值環境[8]
臨床資料顯示[9-12],金屬鹽結石占所有結石的85%~95%,純尿酸或尿酸鹽結石占2%~9%。無論哪種類型的結石,只有形成結晶后才可能發展成結石。關于尿酸轉變成尿酸鹽的條件有綜述報道[13]:在
尿路結石的形成及控制
尿液中的鈣、鎂、草酸、枸櫞酸、鈉、鉀、磷和尿酸等的濃度與結晶的形成密切相關。當尿液處于過飽和狀態時,其中的鈣離子、草酸、磷酸、尿酸等濃度增加會導致結晶析出,這是尿結石形成的前提條件。尿結石形成的另一個因素是結晶抑制因子的減少,至今已發現的尿中重要的結晶抑制因子有枸櫞酸鹽、鎂、焦磷酸鹽、TH蛋白、降鈣素、尿橋蛋白和葡胺聚糖等。在這兩個因素的作用下,加上結晶促進因子和基質等因素的參與,結石的形成大致經過以下幾個步驟:晶核形成,結晶生長,結晶聚集,結晶滯留,結石形成。
研究表明,約70%結石的主要成分為草酸鈣,高尿草酸是草酸鈣結石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14]。由于尿液中鈣與草酸水平之比較高,故尿草酸水平輕度升高即會顯著提高草酸鈣結石的發生率,而人體中的草酸主要來源于飲食以及體內乙醛酸鹽、維生素C等的代謝產物[15],因此過多的草酸會提高泌尿系結石形成的風險。高尿草酸患者應限制攝入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和飲料,如菠菜、堅果、茶和咖啡等。
某些研究認為高尿尿酸與結石形成無關[16],但許多研究證明,高尿尿酸也是草酸鈣結石形成的危險因素。尿酸微結晶可充當結晶形成的核心,誘導草酸鈣結晶并聚集成結石[17]。對存在高尿尿酸的草酸鈣結石患者,建議控制高嘌呤飲食的攝入,如豬肉、牛肉、海產品、動物內臟等。
綜上所述,臨床發生最多的結石是草酸鹽結石和含草酸鹽結石,其次還有磷酸鈣、磷酸銨鎂、尿酸、尿酸銨、胱氨酸、黃嘌呤結石、藥物結晶等。尿沉渣結晶檢查對尿路結石的早期發現和預防結石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應該重視尿結晶檢查。
迪瑞FUS-3000Plus及MUS系列尿液分析系統,可對尿液中結晶進行進一步區分,細分為草酸鈣結晶、尿酸結晶、磷酸銨鎂結晶、其他結晶,從而監測各種尿結晶以預防尿路結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鄭為,趙夭望,劉李,等.三聚氰胺致嬰幼兒泌尿系結石急重癥診治分析(附28例)[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1):15-19. [2]Romero V,Akpinar H,Assimos DG.Kidney stones: a global picture of prevalence,incidence,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J].Rev Urol,2010,12(2/3):86-96. [3]Skolarikos A, Straub M,Knoll T,et al.Metabolic evaluation and recurrence prevention for urinary stone patients:EAU guidelines [J].Eur Urol,2015,67(4):750-763. [4]熊立凡,金大鳴,胡曉波.現代一般檢驗與臨床實踐[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36-139. [5]Ennis JL,Asplin JR.The role of the 24-h urine coll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nephrolithiasis [J].Int J Surg,2016,36(Pt D):633-637. [6]關里,丁麗華,陳明.尿液結晶的臨床意義[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2,25(3):200-204. [7]汪建.影響尿結晶形成的關鍵因素分析[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7,22(3):185-188. [8]Fogazzi,G. B.Crystalluria: a neglected aspect of urinary sediment analysis[J].2006,(2). [9]余小祥,張瑞明,周大慶,等.502例尿路結石患者資料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2,26(6):599-601. [10]夏似龍,付宜鳴,倪少濱.黑龍江省870例尿石癥患者結石成分分析[J].醫學研究雜志,2014,43(7):158-161. [11]吳林斌,鮑文朔.結石成分分析在草酸鹽結石患者飲食指導中的作用(附746例報告)[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5,21(3):246-248. [12]郭麒麟,羅志剛.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及防治意義[J].現代醫藥衛生,2015,3l(1):6-8. [13]汪建,劉玲.尿液pH改變與尿石癥的研究進展[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5,37(4):98-100. [14]Leslie SW, Bashir K. 24-hour urine testing for nephrolithiasis interpretation [EB/OL]. [2019-04-23]. https://www.ncbi.nlm. nih.gov/books/NBK482448/. [15]Hulton SA. The primary hyperoxalurias: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Int J Surg,2016,36(Pt D):649-654. [16]Curhan GC, Taylor EN. 24-h uric acid excretion and the risk of kidney stones [J]. Kidney Int, 2008, 73(4): 489-496. [17]Gao J,Xue JF,Xu M,et al.Nanouric acid or nanocalcium phosphate as central nidus to induce calcium oxalate stone formation: a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 on urinary nanocrystallites [J/OL].Int J Nanomedicine,2014,9:4399-4409 [2019-04-23].doi:10.2147/IJN.S66000.
售后服務熱線
4008116695 / 4008116605(國內)
4008087597(國際)